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的传统核心与互联网核心究竟有哪些差异?

点击蓝字关注👉 twt企业IT社区 2022-07-03

以下内容来自社区交流话题的综合整理

传统核心与互联网核心,差异在哪儿?

我们业界都在提"传统核心与互联网核心"这些概念,传统核心是指什么?新的互联网核心又是指什么?

传统核心与互联网核心差异在哪儿呢?请从技术、业务、应用等层面给出对比和论述。

未来如何融合和发展传统核心与互联网核心?

(@周光明 软件架构设计师  People's Bank of China)


@匿名:

传统核心就不必多讲了,互联网核心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渠道的不断发展,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新的变化之后,大家才探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互联网核心这个词汇会诞生?首先,互联网渠道的高并发、业务的不确定性以及业务模式的快速迭代变化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固有的传统核心与渠道纵向配合完成业务的这种架构无法满足需求;其次,金融账户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有了1类、2类、3类账户的区分,这些账户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导致了交易模式、账务模式等各方面都会有新的要求;再有,一般来讲传统的核心系统的业务属性归属于银行的会计部、传统的会计规则、业务规则以及人员配置形成的组织工作模式和规则对要求快和新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来讲完全是一种束缚。

综上所述,才有了今天大家对互联网核心系统的探讨。究其差异,我觉得不从什么集中式和分布式之类的话题去分析,本质上是因为账户的差异、交易模式的差异、金融准则的差异才会导致这些表面上的差异。账户上,传统核心承载着1类账户,遵循着既有的会计准则和金融规则。互联网核心承载着2、3类账户,遵循的是一套宽松的业务准则和金融规则;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面对的是分秒计算的快速迭代和创新,面对的是完全不可预知的随机环境,而传统核心是多年来的一套惯性规则。


@zhuhaiqiang 银行项目经理:

技术交流群内大家的讨论汇总,给大家做个参考:

观点一:

物理主机层面来理解:传统的核心是以IBM,oracle,靠扩充单个机器的大、小型机来解决高性能,互联网靠廉价的Pc机堆起来,高多节点,并行计算技术。

观点二:

最大的区别个人认为是传统核心是针对账户,而互联网核心是针对用户吧。账户仅仅代表某些交易行为,而用户更多代表了更多行为,同时也是账户的主体;基于用户的行为来做画像和数据分析的话,能获取更多行为数据。更能精准定位客户需求。

观点三:

用户,银行主要通过ECIF和CRM来分析管理,其实还是客户画像和数据分析等。账户其实是用户的属性之一。


@sunjianchen002 cmbc系统分析师: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比如战略、技术、落地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会首先去考虑技术层面的东西,觉得互联网核心有哪些技术优势,用了哪些新的组件,我试着从其他角度分析下这个问题。

1. 无论传统核心还是互联网核心,只是变了技术载体,这是银行科技部门关心的问题,但一般的,科技部门是成本部门,经费有限,除非具备战略价值,否则单纯为了技术而变更核心系统的比较需要勇气。

2. 所以这个问题更应该站在银行主体或是业务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分布式核心与传统核心差别在哪里?

3. 很显然,这个差异首先在于什么样的体量配什么样的传统核心。如四大行必然配IBM的成套解决方案,城商行那就小机(IBM或Oracle)+ 平台级中间件(IBM或Oracle) + 某个第三方厂商的应用套件。这有什么问题?对外依赖度很高,几乎没有自主能力,更别提自主知识产权了。这是不符合银监会的期望的。

4. 使用互联网核心,数据库层面和平台中间件均可以采用开源产品(各个层面,非常丰富),经过适当的研究和包装,就可以拥有某个程度的自主掌控能力。至少可以选择国内的服务提供商。应用套件,可以继续外购,也可以自主研发。这样,核心系统的格局就不同了,这可能是最大的不同了。

5. 对于业务部门,对于客户,传统核心和互联网核心没有不同,甚至你做迁移转换还对他们有不利影响,所以,战略考虑远比技术来的重要。


@匿名:

1、互联网核心在形态上是为了支持互联网业务发展,更快的响应新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为了支持大量的二三类账户;技术上就是采用分布式部署,互联网技术。

2、传统核心一般都是采用传统技术,主要是一类账户,支持着传统业务。

3、建立互联网核心一是传统核心由于使用的是传统架构,对大量二三类账户力不从心,二是传统核心直接采用互联网架构风险太大,二三类账户量大但业务较简单,建立互联网核心作为试点(当然也有监管和自主可控的要求),其实一二三类账户本质上没有区别,使用互联网架构可以两者都支持,完全可以融合。比较简单的做法传统应用(多机负载均衡)加分布式数据库。


@小戴 软件开发工程师:

互联网核心没有实施过,据说实施方式也和传统核心不一样,比如全敏捷开发。系统直接记账,经过互联网核心过度一次浪费资源效率,个人认为瓶颈还是在核心。期待实施过互联网核心的小伙伴分享下经验。


@杨建旭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技术经理 :

我的理解,不一定对:

传统:IOE等巨头的软硬件,单机或者双机HA,银行(或者外包)写个业务逻辑,然后厂商教会怎么用那些软件,运维部门甚至长期包厂商的人驻场,银行IT部门的人 宏观架构能力很强,具体coding的时候歇菜。

互联网:x86,vSAN(超融合),软件从OS开始往上,没有一个是要钱的。主要靠自己维护,维护成本很大,对人员coding能力要求较高。

所谓核心,就是记账。记账放在了x86,放在了vSAN,就算改的比较彻底了。


@saltyp  某银行系统架构师:

随着银行业务逐步移动互联网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急剧发生变化:

1、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逐步扩展了理财、投顾、消费金融、P2P等等各类业务;

2、传统金融的使用频率由每个月几次存取款变成了每天高频次的金融交易服务。

针对这些新情况,人总行特别制订了二三类账户分类体系,以应对互联网趋势下金融交易的小额、多元、高频、高性能要求特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对银行核心系统进行了改造,或者建设双核心系统。

至于如何建设双核心系统,则需结合各家银行的需求和目前面临的痛点。比如:是否目前的核心系统无法对接某些互联网化业务功能?是否目前的核心系统性能在某些时期无法达到互联网化高并发的要求?等等。传统的核心系统基于几十年来的积累和实践经验,一般采用传统IT架构模式,追求高稳定性;而互联网化核心则更加关注业务的高并发能力,快速响应和迭代开发,IT架构也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分布式架构。

互联网化核心的建设不仅仅需要考虑应用架构的业务逻辑,如账务分离与合并,会计科目的记账等等,还要考虑互联网化IT基础架构的高可用性和高并发性,达到核心重要系统的RTO/RPO要求,容灾架构等等。


 推荐阅读:

银行新核心基础架构方案设计技术手册——分析篇

银行新核心基础架构方案设计技术手册——规划篇&实施篇


下载 twt 社区客户端 APP

与更多同行在一起

高手随时解答你的疑难问题

轻松订阅各领域技术主题

浏览下载最新文章资料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

或到应用商店搜索“twt”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